- 分類:癌友生活事-FAQ
- 作者 胡榮輝 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 點擊數:1517
糖尿病的中醫藥治療
糖尿病在傳統中醫學是屬於消渴病的範圍,一般就病理機轉而言,大都認為〝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是初期的急性變化;若日久熱退則會轉化成氣陰兩虛之證;而後期則呈現〝腎虛〞老化、〝血瘀〞循環障礙等慢性併發症。對於本病的辨證分型,歷代醫家有不同的分類─或以主要臨床症狀的表現不同而分為上、中、下三消,或以一般的臟腑陰陽氣血虛實辨證法來分類。然而若是依照臨床病程和現代醫學病理來綜合分析,則可粗分為下列三大主要證候:
一、 陰虛熱盛型:此類病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正常或偏高,顯示病理上以胰島素阻抗性為主或和胰島素拮抗的調節激素﹝counter-regulatory hormones﹞分泌過高有關。臨床上可見病人有較明顯的熱象,如口乾、尿黃、煩躁、舌質紅絳、舌苔偏黃。細究其〝熱〞的來源,有可能是肝火﹝情緒壓力因素﹞或心火﹝睡眠障礙﹞、氣分熱﹝口渴多汗、體溫偏高﹞、胃腑熱﹝飲食量多或易於便秘﹞、濕熱﹝舌苔黃膩﹞等不同的病理因素。此類證型常見於糖尿病初期而有明顯症狀者、或年紀較輕而體質偏於燥熱者、或體形較為肥胖而伴有高血壓者。治療應以清熱養陰為主,常用的方劑有增液白虎湯(發熱煩渴) 、增液承氣湯 (便秘)、甘露飲(口瘡口臭)、玉女煎(血壓高)、清心蓮子飲(失眠倦怠)、導赤散(尿道感染) 等。
二、 氣陰兩虛型:胰島素分泌略低,顯示胰島細胞的儲備能力已經不足。臨床上可見口渴較輕或不明顯、自覺疲倦乏力、舌質瘦紅、舌苔較白。此類證型常見於糖尿病的慢性期或正用口服降糖藥控制而血糖穩定者。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而常用的方劑包括生脈散(心悸汗多)、麥門冬湯(口乾燥咳)、玉泉丸(口乾倦怠)、天王補心丹(健忘少眠)等,慢性泄瀉則選用參苓白朮散或七味白朮散等。
三、 腎虛挾瘀型:胰島素分泌最少,顯示胰島細胞功能近趨衰竭,而且常有微血管併發症﹝腎臟、視網膜﹞和大血管的動脈硬化﹝腦頸、心臟、下肢﹞發生。在臨床上腎虛者可見腰膝痠軟、頭昏眼花、尿如膏脂、舌紅、脈細數;若日久而合併陽虛者,可兼見倦怠怕冷、尿頻尿多、而舌質反轉成淡白、脈象偏沈等偏於寒象的表現。此外,若是挾有血瘀證較明顯者,舌質還可兼見紫黯的瘀點瘀斑。此類證型常見於糖尿病後期而出現各種慢性併發症或年老體衰者。治療上應分兩方面考慮:補腎以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眼睛)、左歸丸(筋骨)、知柏地黃丸(虛熱)、桂附地黃丸(虛寒)、濟生腎氣丸(水腫) 等;活血以血府逐瘀湯、複方丹參片(心臟)、補陽還五湯(中風後遺症)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