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治療副作用護理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3470
癌症病患人工血管的併發症
雖然癌症病患治療上常常需要人工血管的幫忙,但是它也是特定併發症的原因之一,包括感染、靜脈血栓的阻塞、機械性地阻塞、人工血管脫落或者是滲出。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感染,縱使是使用了無菌的消毒技術。
所以如何預防人工血管的併發症,就成為癌症照護上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人工血管相關的血液感染被定義為,病患的血管內的導管出現了菌血症或者是黴菌血症,而且至少在一套的周邊血液所培養出的血液培養當中出現陽性反應,最重要的是有感染的表現(發燒、畏寒、以及可能出現低血壓的狀態),而且更沒有其他血液感染的明顯來源,除了人工血管的因素。
以下是人工血管相關性的感染可能的機轉:
1.皮膚的細菌從扎針的位置依移動至皮膚內的導管,並且在人工血管導管的尖端形成細菌的菌落。
2.人工血管的中心產生污染進而使得導管內形成細菌的菌落。
3.有時候,但是機會極少的原因是其他部位的血液性感染移動至皮膚內的導管所造成的。
4.靜脈注射藥劑本身的污染。
以下是預防人工血管相關性的感染的建議:
1.教育:對於健康照顧者應該訓練對於人工血管照顧以及如何使用與維護人工血管是必須的。定期的評估其照護的知識以及是否確實執行是需要的。應該訓練專門的人員來從事人工血管的照顧與醫療執行。
2.人工血管材質的選擇:人工血管如果材質是由鐵弗龍、矽膠、聚亞安脂所構成的會比較有對細菌的感性。另外人工血管本身的裝置還需要有袖口以及睡隧道,如此才能應付長期的使用。
3.人工血管裝設的位置:儘量以選擇鎖骨下靜脈的位置,而儘可能的避免下肢的靜脈選取,因為這樣的位置會比較有感染的機會以及靜脈栓塞的可能性。
4.盡量在使用人工血管注射時用最佳的無菌操作技術
5.人工血管以及注射位置的照顧:目前並不建議使用人工血管的同時就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以及抗生素液體來預防感染,人工血管的位置可以利用無菌的紗布做覆蓋(建議兩天更換一次),然後在其上使用半通透的物品作覆蓋(建議七天更換一次),但是一旦脫落或者是變成潮溼狀的狀態時就應該立即更換。人工血管注射的位置應該定期的檢查,如果出現皮膚出現局部壓痛的情形,或者是不明原因的發燒,上面的覆蓋物都需要被移除。
6.重新置放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如果沒有繼續需要使用就應該考慮立即的拔除。然而,常規的重新置放人工血管並不是建議用來預防人工血管相關性感染的好方法,千萬也不要只有因為發燒就來拔除重新置放人工血管,特別是當感染可能是其他的來源或者是發燒的原因並不是感染,這時候就必須要有詳盡的臨床評估是否需要拔除重人工血管。
作者簡介
陳駿逸醫師目前擔任癌症中醫與西醫臨床治療醫師,著有”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康健出版),專職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與癌友關懷之公益活動,同時熱心致力於正確癌症照護資訊之推廣與傳遞,其所創建之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www.cancerinfotw.org),乃是專業照護人員、社會賢達貢獻所學,所建構的癌症診療與照護資訊平台。
此處文章乃是醫療照護資訊的整理,請勿引據文章內容自行採取醫療決定;如有臨床治療之需求,建議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有任何謬誤或建議,懇請不吝指教。
需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相關癌症資訊,歡迎前往陳駿逸醫師官網”話聊俱樂部”(cancerfree.medicalmap.tw)。
如果想要知道陳駿逸醫師的醫療諮詢時段,歡迎至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alonepage.php?id=7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