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癌症治療新知
- 作者 陳駿逸醫師
- 點擊數:794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腦轉移時候的治療策略
非小細胞肺癌之腦轉移的治療考量需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患者的體能狀況;其次是有無腦轉移的症狀;然後是腦轉移的數目,大小和位置;最後是顱外癌症病灶的控制情況。非小細胞肺癌的組織學類型也很重要,同時還有患者的分子分型,這兩方面是也會影響腦轉移治療決策的重要因素。
腦轉移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是很常見的問題,所以非小細胞肺癌的腦轉移治療非常重要,而且它的治療很複雜,因此很難簡單的給它的治療做簡短的總結,但近年來的研究進展帶給非小細胞肺癌之腦轉移的治療一些新的變化,例如:更多的病人於全腦放射治療前先行接受EGFR或ALK的標靶治療;而且有更多人接受立體定位腦部放射治療,且人數多於全腦放療;再者,有更多醫生選擇延遲全腦放療的時間。
基於這些變化以及EGFR突變和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觀念日新月異,腦轉移的治療有了新的進展,但仍然沒有標靶合併腦部放療的第3期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的資料,期待相關研究的進行。
目前發現有超過50%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攜帶基因的變異,包括EGFR突變和ALK變異等,但仍有40-50%的患者並無驅動基因變異或者無有效的標靶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應對腦轉移的治療?西方族群,既往吸煙史或嚴重吸煙的患者超過80%,而EGFR突變率僅有10-15%,對於無驅動基因者,目前不建議延遲全腦放療,因為腦轉移是很嚴重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併發症,如果患者已經有腦轉移的症狀或症狀嚴重,推薦應該積極的腦轉移治療,如手術切除,立體定向放療,全腦放療等。然而對於沒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全身治療很難達到有突變者之標靶治療的效果,因此腦部局部治療會是優先考量。如果腦轉移病灶為小結節,未引起臨床症狀,還是可以傾向於只給予全身化療,然後等待觀察。如果多個腦轉移病灶且引起臨床症狀,推薦首先全腦放療,之後給予全身化療。
預後因素也是腦轉移治療很重要的參考指標。目前有很多評分系統可以評估患者的預後,如GPA系統。通過評估,預後較差的患者應該延遲全腦放療,因為這部分患者的預計存活時間較短;預後好的患者應該儘早進行全腦放療,尤其是可以選擇立體定向腦放療的患者。2015年的ASCO大會有一個第3期隨機臨床研究,評估了於立體定位放療的基礎上增加全腦放療,對於治療1~3個腦轉移癌的療效,結果提示增加全腦放療導致患者認知功能(尤其是即時回憶、記憶和語言交流)的下降,而且並未改善總體生存時間。因此建議,立體定位放療後密切追蹤,不需要全腦放療,應該是此類患者的治療選擇。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之腦轉移的免疫治療,目前尚出現明確有效的資料,希望在腦轉移的免疫治療今後能有更大的進展。
作者簡介
陳駿逸醫師目前擔任癌症中醫與西醫臨床治療醫師,著有”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康健出版),專職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與癌友關懷之公益活動,同時熱心致力於正確癌症照護資訊之推廣與傳遞,其所創建之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www.cancerinfotw.org),乃是專業照護人員、社會賢達貢獻所學,所建構的癌症診療與照護資訊平台。
此處文章乃是醫療照護資訊的整理,請勿引據文章內容自行採取醫療決定;如有臨床治療之需求,建議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有任何謬誤或建議,懇請不吝指教。
需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相關癌症資訊,歡迎前往陳駿逸醫師官網”話聊俱樂部”(cancerfree.medicalmap.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