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癌症相關檢查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12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α-Fetoprotein (AFP/甲型胎兒蛋白/胎兒甲種蛋白)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α-Fetoprotein (以下簡稱AFP)是一種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由卵黃囊和肝細胞合成的糖蛋白。一般由抽血檢驗血中濃度,正常值應小於20ng/ml。 有許多情況或疾病會使AFP值升高,例如:懷孕、非惡性疾病-神經管缺陷、畸形瘤、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炎癒合時,以及惡性疾病,如原發性肝癌、生殖細胞瘤等。
出生時,AFP 水平會增加,足月嬰兒的AFP濃度可以達到 48,400 ng/mL,早產兒的AFP濃度更是高達 158,510 ng/mL。隨著年齡,這些水平會逐漸下降並趨於穩定,在 8 至 24 個月大時達到成人生理水平。
在懷孕初期,AFP 水平會較低,在懷孕 30-32 週時AFP達到最高水平(200-300 ng/mL),達到成人正常值的大約 30 倍。
孕婦的參考值經常受到多種生理變項的影響,包括種族和懷孕之胎兒數。非洲女性的AFP濃度往往較高,而亞洲人的AFP濃度低於白種人。而多胎妊娠的 AFP 濃度大約是單胞胎妊娠的兩倍。此外,在合併子癇症的妊娠中,AFP 濃度則會明顯升高
目前AFP廣泛用於篩檢胎兒先天性的異常。AFP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有神經管缺陷、臍膨出、腹裂或胎兒腸阻塞。相反,AFP水平偏低則會增加唐氏症的風險。
以肝癌篩檢來說,最常使用的腫瘤標記是AFP,所以就發展出抽血檢測此一數值來篩檢、追蹤肝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用來篩檢肝癌時,AFP的數值愈高與肝癌的關係愈大,但研究也發現,有三分之一的肝癌病人,此數值是正常的(小於20 ng/ml);三分之一介於20 ng/ml到400 ng/ml;三分之一大於400 ng/ml。研究發現,這些明明有肝癌但AFP正常者,往往是小於2公分的小型肝癌,可見AFP對早期肝癌診斷的敏感度有待加強,它可以抓到較大的肝癌、卻可能漏掉小的肝癌。
雖然以AFP來篩檢肝癌不是非常理想,但目前也只有這個腫瘤標記與肝癌的關聯性較大,而且對於肝癌高危險群的篩檢相對有效,加上檢驗費用便宜,因此在臨床上還是肝癌最普遍使用的腫瘤標記,並有健保給付。
若本身是 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有肝硬化、有酗酒習慣等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應該定期追蹤檢AFP;若AFP數值異常或持續上升,就要小心是否罹患了肝癌。此外,已經在治療的肝癌患者,若AFP回到正常範圍,代表治療效果好,反之若AFP持續上升或先下降後上升,就可能代表治療效果差或肝癌復發。
然而,不是只有肝癌會讓AFP上升,其他如畸形癌,特別是睪丸和卵巢癌,以及源自於消化道的癌細胞之肝轉移,AFP都可能上升。
但在成人中,良性肝病和導致肝損傷的發炎過程,AFP 濃度都可能會升高。例如:A型、B型、C型、巨細胞病毒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細胞壞死和再生、急性缺血性肝衰竭、自體免疫疾病或是藥物引起的肝毒性、任何原因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膿瘍。雖然這些AFP的增加通常是適度的(<100 ng/mL),但在各種良性情況下也可以觀察到了更高的AFP水平。 曾經有人報告了一例慢性B型肝炎患者急性發作,其 AFP 值為 2,350 ng/mL,但確認沒有腫瘤。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已經報告AFP 濃度會升高的疾病有:
I 型遺傳性酪胺酸血症(其數值為正常值上限的140 倍)、遺傳性AFP 持續性病變(其數值為正常值上限的10 倍,達1,000 ng/mL)、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症(其數值為正常值上限的20 到30 倍之間,偶爾達到1,000 ng/mL,並隨著年齡增長而略有上升),伴隨眼球運動不能症II 型的共濟失調症中(其數值不超過60 ng/mL,且不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與共濟失調症相反)。
而在一些患有I 型眼球運動不能症的共濟失調病例中,其AFP數值通常會在正常範圍內,例如:毛細血管擴張症(MTA)
某些患有I 型眼球運動不能症的共濟失調病例中,AFP數值會略有增加。
此外,在一些粒線體共濟失調症患者中,曾經發現有高於參考範圍的 AFP 濃度,特別是那些具有 POLG 和 C10orf2 核基因突變的粒線體共濟失調症。
在患有膽汁淤積性疾病(例如:肝外膽道閉鎖和特發性新生兒肝炎)的1-4 個月嬰兒中,以及接受大面積腸切除術的1-6 個月嬰兒中,AFP 水平會顯著升高。在後一種情況下,似乎可以合理地假設,鑑於肝臟和腸道來自同一胚胎層,在腸道細胞再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 AFP 的暫時性增加。
曾有人報告了一例因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而接受部分迴腸切除術的兒童病例,該兒童在術後 37 天達到最低 AFP 值 1,079,367 ng/mL,在術後 49 天達到最高的AFP 值 1,646,028 ng/mL。
患有男性女乳症和肝臟結節性局部增生、肝臟間質錯構瘤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先天性巨結腸(Hirschsprung’s disease)和貝克威斯-維德曼症候群(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現了 AFP 升高的情況(其數值最高可達 正常值上限的的六倍);
據報導,一名患有腹膜結核的病人的AFP數值有大幅增加;而範可尼貧血(Fanconi’s anemia)患者的 AFP 數值也會有所升高。
攝取肝毒性物質,例如砷或黃麴毒素B1(在某些膳食補充劑的成分中可能發現其劑量高於允許水平),也會導致 AFP 數值也會有升高。
然而腎衰竭不會影響 AFP 數值,即使是晚期腎病變患者、或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等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也不會影響 AFP 數值。
#血液腫瘤標記
#腫瘤指數
#α-Fetoprotein
#AFP
#甲型胎兒蛋白
#胎兒甲種蛋白
#肝癌篩檢
#肝炎病毒
#過繼性細胞療法
#大腸直腸癌癌症治療
#細胞激素誘導的殺手細胞
#NKT細胞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細胞治療
#癌症免疫療法
#腫瘤溫熱治療
#細胞療法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陳駿逸醫師
#癌症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陳駿逸醫師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