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標靶治療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717
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腦轉移時候用藥的考量
非小細胞肺癌發生腦轉移是目前臨床治療上的難點,臨床上有賴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參與,才能尋求有效策略改善腦轉移患者的療效。
約10%~15%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已經發生腦轉移,在整個疾病病程中約有5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並且驅動基因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腦轉移發生機率會更高。過去的研究資料顯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生腦轉移後生活品質不只是明顯下降,壽命也僅剩下1~2個月,如果接受單純的手術、立體定向放療(SRS)或是全腦放療(WBRT),則生存期也只有3~6個月。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等驅動基因陸續被發現於非小細胞肺癌的角色,再加上基因檢測技術進步以及相關標靶藥物陸續問世,徹底改變了驅動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有腦轉移患者的治療策略,也因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時間。
對於EGFR驅動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有腦或腦膜轉移時候,目前推薦EGFR標靶藥物作為首選治療。然而由於血腦障蔽的存在,大多數EGFR標靶藥物在腦和腦脊液(CSF)中的濃度是有限的,可能無法達到有效抑制顱內腫瘤的作用。所以整體而言,肺癌腦轉移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治療手段需要考慮全身性治療、手術、放療等,需要多科醫生通令合作、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參與,有助於腦轉移患者預後的改善。
過去究顯示,惡性腫瘤發生轉移的時候,通常會由原發並灶分泌一些物質到達欲轉移的部位,形成轉移前的微環境,稱為niche。當循環腫瘤細胞歷經植入、休眠,形成微轉移病灶,並在適當時間啟動遠端病灶處的生長、增殖,進而發展成巨觀上的轉移結節。因為肺葬組織血供和淋巴非常豐富,容易形成淋巴靜脈管癌栓;並且因為腦的血流豐富,約占全部血液循環的20%。基於以上因素,造成非小細胞肺癌肺癌腦轉移機會較高,其中EGFR或ALK驅動基因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現腦轉移發生機率會更高。
目前已知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有5成左右會發生腦轉移,目前EGFR標靶藥物是標準的治療藥物,但不同的EGFR標靶藥物其顱內抗腫瘤療效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根據臨床前研究資料顯示,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gefitinib、erlotinib、afatinib)的血腦障蔽穿透率不高,大約只有1.13%~3.3%,而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Tagriso)的血腦障蔽穿透率較為突出,大約為2.5%~16%。而且目前針對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現腦轉移,使用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之研究,目前高度缺乏大規模隨機前瞻性臨床研究資料佐證,因為大多數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的臨床研究,均將腦轉移人群排除在外,即使納入腦轉移人群也多按照RECIST標準評估總體療效,缺乏單獨顱內療效的前瞻性資料。目前統計,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出現腦轉移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36.5%~83%,中位無疾病惡化生存期(PFS)為 6.6~11.7個月,中位總體生存期(OS)約為12.9~22.4個月。
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Tagrisso),與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gefitinib或erlotinib對比,用於第一線治療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FLAURA研究中,在22例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且有腦轉移患者,可以提供評估,經確認的顱內治療有效率為77%,顱內疾病控制率為95%,中位治療有效時間為15.2個月。
想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癌症資訊,歡迎前往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官網http://www.cancerinfotw.org/,並懇請各位能夠加入協會官方facebook粉絲團,將愛心關懷與知識的力量傳遞出去。加入粉絲團可以定期閱讀到官網精選文章、醫學教育影片,並且每個月都可以接到協會的電子報專題報導,讓癌症新知「不遺漏」
想要瞭解作者的資訊也請至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點閱”陳駿逸醫師簡介”
相關醫療服務資訊:陳駿逸醫師門診服務時段 (2019.09.01公告) 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156&aid=4162
癌友必備專書 聰明擊退癌疲憊 讓你抗癌事半又功倍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ook/bookTopic.action?ni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