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維生素D與防癌之間的關聯性 目前尚未明確

來自體外和動物模型研究的證據都支持維生素D的抗癌作用。

維生素D通過激活核維生素D受體起作用,維生素D受體在體內是無處不表達的,維生素D可以調節正常和腫瘤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凋亡。

血液中循環維生素D濃度和流行病學研究所披露各種癌症風險,均呈現不一致的結果。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較高濃度的25-羥基維生素D(25(OH)D)是主要的血液中循環維生素D形式,其與大腸直腸癌的較低風險相關,但與乳癌和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證據則是不確定的,而血液中循環維生素D濃度和其他癌症的研究數據是有限的。

而以往25(OH)D與癌症之間的觀察性關聯,受到相對較小的研究特定樣本大小的限制(例如,僅只有3000-5000例乳癌,前列腺癌和大腸直腸癌的薈萃分析)以及還有幾個潛在的方法問題。

具體而言,如果25(OH)D在癌症診斷時候或近癌症診斷時給予測量,可能存著逆向的因果關係,導致混雜的剩下來之原因,可能是由於對癌症常見原因的控制不足,並且從單一的測量可能導致暴露於25(OH)D的測量結果出現錯誤。

 


隨機對照試驗的確定性數據缺乏,只有少數充分的動力試驗探討了維生素D的補充和癌症的風險。 一項婦女研究是在36282例停經後婦女攝取每天400 IU維生素D加1000 mg鈣劑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服用7年後並未能發現支持維生素D對大腸直腸癌(332例),乳癌(1074例),或總體癌症(2639例)的保護作用。 然而,維生素D的劑量可能不足,或者是後續時間太短而無法產生明顯的對比。針對四項維生素D補充試驗之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維生素D補充與總的癌症發病率無關。但另一項針對18項試驗的薈萃分析發現,維生素D補充會讓癌症總體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有大量受試者終止研究,也讓分析結果有失公正性。之前的一項孟德爾隨機研究報告指出,25(OH)D濃度與癌症死亡率增加相關,但是該研究僅有約2800例因癌症死亡,所以不能通過癌症部位進行維生素D補充與癌症發病率的分析。

為了克服常規觀察研究和隨機試驗的局限性,並確認維生素D狀態是否是疾病的原因或僅僅是整體健康的相關標誌,希臘約阿尼納大學醫學院衛生學和流行病學系助理教授Konstantinos K Tsilidis博士使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並評估維生素D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其與大腸直腸癌、乳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和神經母細胞瘤之間的相關性。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和胰腺癌以及神經母細胞瘤的風險。且最近於BMJ 2017發表研究結果。孟德爾隨機化目的在通過評估遺傳決定的環境暴露和生物標記成分的風險關聯來改善因果關係之推斷。

該研究之資料來源為大型遺傳流行病學網路,包括腫瘤學的遺傳相關性和機制(GAME-ON ,Genetic Associations and Mechanisms in Oncology)、結直腸癌聯盟的遺傳和流行病學(GECCO, Genetic and Epidem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 Consortium)、前列腺癌協會調查基因組中癌症相關改變(PRACTICAL, Prostate Cancer Association Group to Investigate Cancer Associated Alterations in the Genome)聯盟、以及MR-為基礎的平臺。

共計研究了70563個癌症病例和84418例對照,其中前列腺癌22898例,乳癌15748例,肺癌12537例,大腸直腸癌11488例,卵巢癌4369例,胰腺癌1896例,神經母細胞瘤1627例。

探討與維生素D有關的四個單核苷酸多態性(rs2282679,rs10741657,rs12785878和rs6013897),其被用來定義循環25-羥基維生素D(25(OH)D)濃度的多重多態性之評分。

主要結局是用關聯的逆方差加權平均與基於可能性方法來評估特定多態性與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和胰腺癌以及神經母細胞瘤的風險,次要結果也根據性別,解剖部位,階段和組織學的癌症亞型的進行了檢驗。

 

 


研究結果如下:

單核苷酸多態性和癌症之間的相關性部分發現,維生素D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任何癌症風險並無顯著相關,但GAME-ON資料顯示,維生素D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中的rs6013897多態性與前列腺癌之間存在有相關性,但在大型PRACTICAL資料中卻沒有觀察到該相關性。GECCO資料顯示,rs6013897多態性也與大腸直腸癌風險相關。幾乎沒有任何證據表明,25(OH)D的多態性評分與此7種癌症及其亞型的風險有相關性。也就是,25(OH)D濃度每增加25nmol/L的7種癌症之風險比值比分別為:大腸直腸癌0.92、乳癌1.05、前列腺癌0.89、肺癌1.03。

雖然該項研究成果,不能排除低等強度因果關係的存在,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血液中循環維生素D濃度和各種癌症類型風險之間存在有任何線性的因果關係。這也表示出,對於全體人群篩檢是否有維生素D缺乏及隨後大範圍的建議維生素D補充,目前不應該推薦作為癌症首要性的預防策略。


而且這些維生素D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病不能預測1,25-二羥維生素D 1,25(OH)2D濃度,而1,25-二羥維生素D是維生素D最具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另外此研究也不能預測細胞水準的維生素D濃度。因此,此研究結果並沒有明確性。

此外,目前已經有大樣本數的全人群高劑量維生素D補充試驗正在進行,一定會提供更準確的結論關於維生素D與防癌之間的關聯性。

陳駿逸醫師目前擔任癌症中醫與西醫臨床治療醫師,著有”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康健出版)與那些子宮教我的事:婦癌迷思、臨床診療問題全解析(商周出版社),專職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與癌友關懷之公益活動,同時熱心致力於正確癌症照護資訊之推廣與傳遞,其所創建之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乃是專業照護人員、社會賢達貢獻所學,所建構的癌症診療與照護資訊平臺。

此處文章乃是醫療照護資訊的整理,請勿引據文章內容自行採取醫療決定;如有臨床治療之需求,建議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有任何謬誤或建議,懇請不吝指教。

想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癌症資訊,歡迎前往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官網http://www.cancerinfotw.org/,並懇請各位能夠加入協會官方facebook粉絲團,將愛心關懷與知識的力量傳遞出去。加入粉絲團可以定期閱讀到官網精選文章、醫學教育影片,並且每個月都可以接到協會的電子報專題報導,讓癌症新知「不遺漏」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