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癌症病患營養障礙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9
認識益生菌之約氏乳桿菌(L. johnsonii)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關於益生菌的正確定義:
「當攝取足夠量益生菌之時,能夠為人體帶來健康益處的活微生物」。
益生菌可能透過多種的機制來影響宿主,包括增強腸道上皮的屏障作用、調節免疫功能;產生有機酸來發揮抗發炎作用;並且與其他腸道菌叢相互合作;並且藉由細胞表面的結構與宿主相互作用。並非所有機制均已在人體中得到證實,也並非所有益生菌菌株都存在這些機制。
約氏乳桿菌(L. johnsonii)是一種典型的腸道益生菌,廣泛分佈於人類、小鼠、狗、家禽、豬、蜜蜂等多種宿主的胃腸道,L. johnsonii在食品和發酵飼料工業中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在生物、農業、畜牧業、醫學等許多領域L. johnsonii上也有重要的應用。
約氏乳桿菌具有以下的生理作用:抗發炎、免疫調節、促進腸道菌叢平衡、腸道屏障保護。另外約氏乳桿菌可以藉由改變巨噬細胞、T 細胞和 Th2 細胞激素的水平以及調節樹突細胞功能,在調節宿主免疫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約氏乳桿菌透過調節免疫功能、約氏乳桿菌與腸道菌叢相互作用以及改善屏障功能,約氏乳桿菌的免疫調節作用會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腦、肺、肝、胃和小腸以及脂肪組織。
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感染常見於2 歲以下的嬰兒,是全世界兒童細支氣管炎的主要感染病原。 補充L. johnsonii後會藉由生成免疫調節的代謝物,來改變免疫功能,因而可以顯著降低RSV 引起的肺部發炎反應。而堵衝乳酸桿菌,可以調節母體的微生物群,也可以增強新生兒呼吸道對RSV的保護。
瑞士雀巢從人體腸道微生物群中分離出的L. johnsonii NCC 533(CNCM I-1225),對主要胃和腸道細菌病原體及輪狀病毒具有潛在的抗菌作用。約氏乳桿菌也有助於對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結腸炎、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以及亞臨床壞死性結腸炎。
約氏乳桿菌可以緩解結腸炎。結腸炎指的是各種原因所致的結腸發炎性病變,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可以細分為許多種類,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腹痛、黏液便、膿血便等。另外,約氏乳桿菌透過調節腸道菌群,在治療不同之大腸桿菌,包括腸道侵襲性大腸桿菌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腹瀉方面上發揮治療的作用。
約氏乳桿菌可以加強腸道免疫力和與免疫力相關的指標,透過調節腸道中厚壁菌門/擬桿菌門的比例,進而減少脂肪的堆積,以及影響肝臟中的脂質合成和分解代謝,有助於脂肪肝的預防。
目前,腸道環境、益生菌與宿主行為和精神病之間潛在的關聯性已被廣泛研究。研究證實,約氏乳桿菌是一種潛在的有益細菌,可以透過腦腸軸,來改善記憶力障礙、並調節代謝相關疾病。海馬體被認為是大腦中對記憶能力至關重要的區域,使用約氏乳桿菌治療可以恢復紊亂的腸道微生物組成,降低腸道發炎,並減輕海馬體失調所造成的記憶力障礙。
研究者注意到 L. johnsonii 可以減少肉雞的脂肪沉積,顯示約氏乳桿菌可能對肥胖也有一些有益的作用。約氏乳桿菌可以透過調節腸道和肝臟中的膽固醇代謝來預防飲食引起的高膽固醇血症 。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特徵是發炎、肝臟脂肪變性和肝細胞凋亡) 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的盛行率上升,且這種疾病盛行率的上升將會導致日後之肝硬化和末期肝病患者的數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胰島素抗性、粒線體功能的障礙和氧化壓力都可能在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中發揮作用。
此外,約氏乳桿菌預防異位性皮膚炎,且可以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減輕了敗血症引起的器官損傷。約氏乳桿菌具有優異的益生菌特性,可以預防或治療皮膚黏膜念珠菌病,尤其是外陰陰道念珠菌病,所以約氏乳桿菌 UBLJ01 是陰道益生菌的潛在候選菌株。研究也發現約氏乳桿菌可以延緩骨關節炎的進展 , 並緩解急性心肌梗塞的發展。
益生菌
#約氏乳桿菌
#L. johnsonii
#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