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癌友生活事-FAQ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635
防癌高峰論壇/ 懷孕 不會增加乳癌死亡風險
2019-02-19 23:11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
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懷孕期間確診乳癌,相較其他乳癌患者,是否有較高的死亡風險?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領軍的最新研究,利用健保資料庫、癌症登記和死因統計的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懷孕本身不會影響乳癌死亡率,不需因為害怕懷孕影響預後,提早墮胎,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這項研究成果翻轉乳癌患者應中止懷孕的思維,登上國際期刊。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莊淑鈞表示,有臨床醫師向他們反映,近年罹患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加上生育年齡延後,使這些年輕的女性病患面臨罹癌後是否繼續生育的抉擇,醫師也難以確認治療計畫,因此國衛院自癌症登記檔篩選2002至2014年間初次診斷乳癌之50歲以下病患,針對懷孕與乳癌預後的關聯性,進行大規模的本土資料數據分析。
首先從癌症登記報告中,篩選出3萬479位符合條件之乳癌患者,再由健保資料庫中的產檢和生產紀錄發現,懷孕期間確診罹癌者有90位,產後一年內確診者有347位。進一步透過死亡檔發現,「相較五年內沒有懷孕者,產後一年及懷孕期確診罹癌者,死亡率較高;不過,若考慮病患的癌症期別、大小、分化等臨床指標,發現沒有懷孕者和產後一年、懷孕期確診罹癌者,死亡率幾乎無差異。」研判可能是病患在懷孕和哺乳期,忽略生理變化,或害怕化療藥物傷害寶寶不敢用藥,導致延遲診斷及治療,因此預後較差。
預防乳癌,熊昭建議民眾每兩年做一次乳癌篩檢,例如國健署的四癌篩檢中,有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未滿45歲、且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
熊昭也提醒,千萬別以為乳癌多好發於年輕族群,隨著年紀增長,乳癌的發生率增加,婦女應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多吃蔬果、固定運動、避免肥胖,少飲酒和保持心情愉快。進入更年期,如為治療更年期症狀,需留意使用荷爾蒙藥物,過量的藥物恐易誘發癌症,也建議定期就醫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