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口服避孕藥會致癌還是防癌??

自 1960 年始,荷爾蒙避孕藥已成為已開發中國家婦女常用的避孕方法,因而發現生育因子和荷爾蒙的介入常會改變某些癌症的發生率。在大多數華人的傳統觀念中,認為口服避孕藥都含有激素,如果長期服用,肯定對身體不好。從當前的科研成果看,很多婦科疾病的罪魁禍首主要是因為雌激素分泌紊亂。而現代口服短效避孕藥所含的雌激素水平已降到了35ug以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推薦劑量。現代口服短效避孕藥所使用的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已進入到第三代,與女性體內天然的雌激素和黃體激素已經非常相似。

正因為這些改進,現代口服短效避孕藥除了有效避孕外,還可以調節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水平,使之更加規律和平穩,降低了許多婦科疾病的發病率,特別是大部分婦科癌症的發病率。據文獻統計,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和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會略增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但口服避孕藥之使用者,又會減少子宮內膜癌罹患與卵巢癌的發生率,使用藥物時間越長,效果越佳,即使在有BRCA1 /2 突變之婦女,仍有減少卵巢癌發生率的效果。過去一直有人認為使用口服避孕藥是可以防止癌症發生的一種介入方法。

2018年1月18日發表在《JAMA Oncology》上,由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小組,透過一項超過10萬人的研究,證實了女性服用避孕藥的使用可以降低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

研究團隊研究了1995年到2011年,總計超過10萬的女性,發現口服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風險高達40%,而且不論患者是不是採取相對健康的生活模式,縱使是吸煙和肥胖患者,長期服用避孕藥的效果也仍然一樣。

在子宮內膜癌方面,吸煙婦女口服避孕藥時,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下降了53%;而肥胖女性獲益更大,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降低了64%。

長期口服避孕藥可以補充女性荷爾蒙中的黃體激素,長期使用後,可能會降低女性在月經期間暴露在雌二醇的風險。而對於女性來說,雌二醇和癌症的增加是有相關性的。

舉例來說,如果口服避孕藥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僅限於抑制排卵的話,短期的使用應該不會有明顯的降低癌症風險的作用。然而,研究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即使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明顯的降低卵巢癌的發生風險。而且口服避孕藥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黃體素配製而成,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改良,雌激素的劑量逐漸減少,而黃體素的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維持穩定,提示黃體素可能是保護卵巢癌的主要因素。女性的生理週期中,排卵後的黃體期體內的黃體素濃度會達到一個生理性的高峰,黃體期體內高濃度的黃體素,可以有效的阻止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發生。

而於2017年2月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上的一篇研究,同樣也證實了避孕藥與預防癌症的關聯性。這篇研究時間長達44年,共計研究了46,022名女性。在這項研究中,長期使用避孕藥的女性,相較於那些從未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終生總體癌症風險約降低56%。主要降低的癌症包括有大腸直腸癌(81%),子宮內膜癌(66%),卵巢癌(67%),淋巴血液系統癌症(74%)。而且也發現避孕藥的保護作用可以長達30年。

由於時間之長,研究之廣,最終使得科學家可以透過龐大的臨床數據來證明避孕藥和癌症之間的關係。

陳駿逸醫師目前擔任癌症中醫與西醫臨床治療醫師,著有”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康健出版)與那些子宮教我的事:婦癌迷思、臨床診療問題全解析(商周出版社),專職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與癌友關懷之公益活動,同時熱心致力於正確癌症照護資訊之推廣與傳遞,其所創建之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乃是專業照護人員、社會賢達貢獻所學,所建構的癌症診療與照護資訊平臺。

此處文章乃是醫療照護資訊的整理,請勿引據文章內容自行採取醫療決定;如有臨床治療之需求,建議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有任何謬誤或建議,懇請不吝指教。

想要閱覽作者撰寫的更多癌症資訊,歡迎前往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官網http://www.cancerinfotw.org/,並懇請各位能夠加入協會官方facebook粉絲團,將愛心關懷與知識的力量傳遞出去。加入粉絲團可以定期閱讀到官網精選文章、醫學教育影片,並且每個月都可以接到協會的電子報專題報導,讓癌症新知「不遺漏」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