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精準醫療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2196
次世代基因測序技術幫助osimertinib抗藥機制的探討
osimertinib (奧希替尼,泰格莎Tagrisso®, AZD9291)是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標靶藥物,對於已經出現EGFR標靶藥物治療失敗的EGFR T790M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simertinib確實具有抗腫瘤活性。然而,不可諱言的osimertinib使用後會有可能產生後天性osimertinib的抗藥性。
2018年ASCO有一項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osimertinib後產生後天性osimertinib的抗藥性機制。
於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總共293例osimertinib有抗藥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進入該研究。這些患者盡可能進行組織活檢以利基因突變分析,在無法取得組織的情況下,則改以液態切片ctDNA檢測來代替。
優先選取組織活檢來進行突變分析,液態切片ctDNA檢測則為替代性的選擇。所有樣本都使用次世代基因測序技術(NGS)進行分析,從而能夠同時評估至少59個基因(基因數為59~1021)的單核苷酸變異體、基因插入/缺失(Indel)、基因重排和體細胞拷貝數改變。
研究結果發現:
osimertinib有抗藥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以分為3個分子亞型。22.5%的患者是原始EGFR敏感突變和T790M突變消失; 44.4%的患者儘管檢測到潛在的EGFR敏感突變、但未檢測到T790M突變; 33.1%患者仍存在EGFR敏感突變和T790M突變。
所有3個亞型中,分別有16.7%、43.1%與63.9%檢測到已知的抗藥機制。
最常見的已知抗藥性機制為EGFR C797S(60例),27例為EGFR L792H/V、G796S、L718Q/V、G719A、E709K。37例PI3K-AKT-mTOR訊號傳遞路徑之啟動突變、16例為MET基因擴增、14例是ERBB2啟動突變/基因擴增、9例為ALK/ROS1/RET融合、8例是BRAF啟動突變,5例為KRAS突變。
此外,還有24例患者具有Rb1功能缺失性的突變。31例患者觀察到同時合併存在多種抗藥機制。
osimertinib治療後,患者自身與各患者間的抗藥性機制的異質性,發生頻率頗高。綜合性NGS,以組織活檢來進行突變分析為主,搭配液態切片ctDNA檢測分析,將可促進對抗藥機制進行更深一層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