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如何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更精確的診斷與治療

根據驅動基因採取的個體化治療新紀元

對1007例晚期非腺癌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分析顯示,觀察驅動基因陽性接受標靶治療,驅動基因陽性但沒有接受標靶治療者,與沒有驅動基因的三類患者進行生存時間分析,顯示三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3.5年、2.4年、2.1年。開啟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據驅動基因採取的個體化治療新紀元

EGFR突變

最常見的EGFR突變為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或21號外顯子(L858點突變),這兩類型EGFR突變者都對EGFR 肺癌標靶藥物敏感。在白種人中EGFR突變率約為10%-20%,東亞族群中EGFR突變率大約為48%。這些突變的發生率與病理類型為腺癌、年輕、女性患者與既往不吸煙有關係。綜合分析顯示,對於EGFR突變者第一線使用EGFR 肺癌標靶藥物與傳統化療相比,gefitinib、erolitinib和afatinib都能夠提高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時間。第一線使用EGFR 肺癌標靶藥物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 9.6-13.1個月,第一線使用傳統化療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4.6-6.9個月。

另外,19號外顯子比21號外顯子(L858點突變)對EGFR 肺癌標靶藥物的反應更好。LUX-Lung 3和LUX-Lung 6研究顯示,EGFR 肺癌標靶藥物與化療組相比,對於19號外顯子的患者而言,存活時間會有明顯增加(24.3個月延長至27.3個月。除此之外,關於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中,發現第一線無論是給予EGFR 肺癌標靶藥物或是給予傳統化療相比,患者總體生存率沒有差別。

儘管EGFR 肺癌標靶藥物對於EGFR突變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不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使用9-12個月後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疾病惡化,出現抗藥性的問題。其中突變的主要原因是20號外顯子出現了T790M突變,發生率大概在40%-60%。這在臨床上也是最重要的EGFR 肺癌標靶藥物抗藥性原因。針對T790M突變和EGFR突變的第三代EGFR 肺癌標靶藥物osimertinib對於既往第1、2代EGFR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失敗,且出現有T790M突變的患者,有效率高達61%, 中位疾病控制時間9.6個月。

著名的AURA3研究,針對419例既往經過第1、2代EGFR 肺癌標靶藥物治療失敗,確認出現T790M突變的患者,隨機分配給予第三代EGFR肺癌標靶藥物osimertinib與以含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兩組,結果顯示第三代EGFR 肺癌標靶藥物osimertinib對比化療而言,腫瘤客觀緩解有效率分別是 71% 與31%,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是 10.1個月與4.4個月。

ALK和ROS1基因變異者

非小細胞肺癌中ALK易位的發生率為2%-7%,ROS1易位的發生率為1%-2%。

兩項第3期隨機性臨床試驗發現,對於有ALK易位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線治療,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對照於傳統化療而言,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 7.7個月與3.0個月。而對於伴有ALK易位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第1線治療,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對照於傳統化療而言,疾病控制時間分別是10.9個月與7.0個月。

在接受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治療後,患者會有標靶藥物抗藥性的問題,但抗藥性的機制比較複雜,有一些次級突變發生和逃逸機制出現。對於接受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治療後有抗藥性的患者,接受第二代ALK肺癌標靶藥物例如ceritinib或alectinib的治療有效率為38%-56%,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5.7-8.0個月。更重要的而是這些藥物對於有腦轉移的患者,顯示出一定效果,腦轉移灶的有效率為33%-57%。

對於伴有ALK易位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第1線治療, ASCEND-4試驗顯示第2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eritinib優於化療,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分別是16.8個月與8.1個月。

對於伴有ALK易位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1線治療,,日本的J-ALEX試驗顯示第2代ALK肺癌標靶藥物alectinib優於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

對於ROS1易位的患者,第1代ALK肺癌標靶藥物crizotinib由於也可以抑制ROS,其有效率為72%,中位疾病控制時間有 19.2個月。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