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精準醫療中的循環游離DNA(cfDNA) 如何協助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目前精準醫療中,對於循環游離DNA的鑒定檢測標準化存在著幾個技術問題:

 

首先是血漿中低濃度、高度片段化的DNA,可能會使基因鑒別、擴增和定量有困難;再者,現有DNA抽取技術無法增加產出,而且分析標本的儲存方式也可能影響結果;最後,目前循環游離DNA的鑒定技術很多,但結果缺少可以比較性。

 

癌症篩檢目前發現可以明確減少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大腸鏡檢是優勢的篩檢公據,不過具侵襲性、且檢查方式不親民,如何採用最少侵犯性的方法對於大腸直腸癌高危險族群進行大腸鏡檢一直是研究的焦點。採集血液的液體切片,不但能多次進行,能分析癌病發生整個過程的分子變化,能夠克服切片標本的不易取得性和癌細胞本有的異質性。目前液體切片可以檢測的項目有:包括目前常用的腫瘤指數,屬於蛋白類的CEA、CA199,以及細胞類的循環癌細胞(CTC)、核甘酸類(循環游離DNA,cfDNA)和microRNAs;也可以評估致癌基因、抑癌基因如KRAS、APC、TP53、MMR突變、DNA甲基化,不過敏感性和特異性不是很穩定。

 

其中以血漿中循環游離DNA的結果令人激賞,例如大便潛血陽性的大腸直腸癌高危險族群檢查中證實血漿中循環游離DNA的結果可以預測大腸直腸癌的有無,但對癌前期病變並無預測作用,表明血漿中循環游離DNA的結果對於傳統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模式,具有高度互補的作用。

 

已經有研究同時發現血漿中KRAS突變只有3%,而腫瘤組織中佔了45%,而且KRAS突變也可在發炎性大腸病中被檢測到,因此血漿中KRAS突變的結果解釋起來會比較困難。總之目前對於尚未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的健康人,實施血漿中循環游離DNA檢查,其最大的障礙是與對癌前期病變識別的敏感性低以及可能會存在著過度診斷的疑慮。

 

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進行根治性手術後,有50%的第3期和20%的第2期患者如果不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會出現復發的情況,歸因於隱匿的微小轉移癌細胞。第3期大腸直腸癌患者術後輔助性化療FOLFOX或XELOX 是有幫助的,但並非所有第2期患者都需要如法泡製,關於此點,目前國際臨床共識建議根據臨床病理風險因子的多寡去篩選何種患者需要術後輔助性化療,而有無分子標誌具有判斷預後和預測效果的作用,一直被探討,而血漿中循環游離DNA的結果是否具有判斷預後和預測效果的作用,正在評估中。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