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2016年諾貝爾醫學暨生理學獎的夯點-細胞自體吞噬,能給癌症治療帶來什麼?

 

那什麼是細胞的自噬現象?

 

比利時科學家Duve在19550年代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到自噬體(autophagosome)的結構,1962 年 Ashford 和 Porten 第一次用電子顯微鏡在人體肝臟細胞中觀察到了細胞自噬現象,他們在肝灌流液中加入高血糖素後,觀察到肝細胞通過雙層膜包裹部分胞漿和細胞內需要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等成分形成自噬體,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最後將所包裹的內容物予以分解。

 

科學家把該現象命名為自體吞噬,簡稱為自噬( autophagy),意思就是自己吃掉自己,細胞自己把自己的一些“零組件”給“吃掉”了。

 

1990年代,日本的大隅良典成功地克隆出了第一個酵母自噬基因Atg1以及自噬特徵蛋白LC3,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此後成功的探明了細胞自噬的啟動機制,這些科學上的成就讓他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自體吞噬( autophagy)是真核細胞所特有的功能,細胞通過溶酶體分解了細胞內物質的過程。 自體吞噬可以分為3 類:

1 巨自噬( macroautophagy): 是由內質網的單層膜凹陷形成杯狀雙層膜樣的分隔膜,進而完全包住待分解物,而後形成自噬體而降解內容物。

2 微自噬( microautophagy):是指溶酶體主動、直接吞噬細胞漿成分的一種方式。

3 分子伴侶所介導的自噬 (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 能夠幫助未折疊的蛋白轉位入溶酶體,胞漿內蛋白質結合到分子伴侶(chaperone)後被轉運到溶酶體腔中而被溶酶體酶消化。因此,它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降解蛋白質。

自體吞噬是溶酶體降解細胞內廢棄“零件”的主要途徑,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於自噬體的檢測,可以瞭解自噬體形態和發生過程、分子機制及其在某些疾病,如癌症發生中的作用。因此,研究細胞的自體吞噬現象不斥為進一步探索生命奧秘的重要步驟,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維。

 

Tagged under: 化學治療,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