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副作用管理與處置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3329
S1200研究 針灸能夠無毒且有效的緩解乳癌荷爾蒙治療的關節痛副作用
乳癌患者使用芳香酶抑制劑(AI)治療會產相關關節痛副作用
乳癌荷爾蒙治療已經有超過100年之歷史,最早可回溯於1896年Dr. George Beatson以卵巢切除術治療一位33歲罹患乳癌在胸壁轉移的患者,效果顯著,疾病控制時間長達近50個月。後來研究知道雌激素藉由和雌激素接受體的結合而刺激乳癌細胞生長。而後卻一直未受重視,直到1970年代因為新的荷爾蒙製劑tmaoxifen(泰莫西芬)發現,及於1980年代發現此類患者對於化學治療的效果不盡理想,醫學界才又開啟荷爾蒙治療之新發展。
乳癌是一種和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的癌症,如果病人腫瘤的荷爾蒙接受體(包括雌激素接受體或黃體素接受體)為陽性反應,則有50~60%病人對荷爾蒙治療有效;反之若病人的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反應,只有5~10%病人有效,因此荷爾蒙接受體陰性的病人並不建議荷爾蒙治療。臨床上統計約70%的乳癌病人為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這一群乳癌患者相對有較好的預後,也比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反應的乳癌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的『停經前』乳癌患者:因為停經前婦女其雌激素的來源主要是卵巢,因此設法抑制卵巢功能是當務之急,早在1950年至1960年代即以手術的方式將卵巢去除、或以放射線治療的方式將卵巢的功能摧毀,但是這兩種「摧毀卵巢」的方式分別有手術的風險、骨盆放射治療所造成的骨盆造血功能抑制及腸道慢性發炎、沾黏等缺點,同時對卵巢的損傷是永久而不可恢復的,病患頓時成為永久停經狀態,則必須提早面對停經症候群如臉部潮紅、陰道乾燥、性交不適等等痛苦。另一種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LHRH agonist)可抑制腦下垂體分泌黃體激素(LH),降低女性血液中的「雌二醇(estradiol)」,使雌激素濃度成為接近停經期的濃度,因此無須開刀或電療即可達到「摧毀卵巢」的效果,副作用為潮熱感、抑鬱、性慾減退、記憶力減退、過敏、間質性肺炎、陰道乾燥、骨質疏鬆、偶有高血鈣等等,但實際上大部分的病人感受副作用不會太明顯,因為每個月一次皮下注射,建議至少打兩年,相對於開刀或電療,其效果較慢出現。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另一個好處為,這個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是可逆的,當乳癌治療完整後,停藥後卵巢仍有可能恢復功能。
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的『停經後』乳癌患者: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卵巢退化衰竭而失去製造雌激素的功能,此時婦女的雌激素來源主要變為腎上腺所分泌的雄性素,在周邊組織,包括肌肉、脂肪、皮膚、肝臟與乳癌細胞等部位,透過「芳香酶」轉換,雄性素變成了雌激素,所以不用管卵巢,直接使用「抗雌激素」或「芳香酶抑制劑(AI)」治療即可。而芳香酶抑制劑(AI)長期使用則可能引起關節痛、骨質疏鬆或骨折併發症,這些惱人副作用雖然可透過生活、飲食習慣,或藉助藥物緩解,但往往成效不好。
- 前一個
- 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