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癌症放射治療的突飛猛進

放射線治療癌症已經超過一百年以上的歷史。主要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線照射於人體所產生的生物效應來殺死癌細胞。治療的種類包括頭頸部、胸腔部、消化道、泌尿道、婦癌以及兒癌等等,幾乎包含全身。近二十年來,由於高效率電腦運算的發明以及電腦斷層的應用,使放射治療之準確性明顯提升,而且在副作用的部分也顯著降低,因此在癌症治療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影像學上的進步與應用以及照射儀器的改良,大大改變了治療的品質。現今放射治療的計畫常常將定位用的電腦斷層影像與診斷時的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掃瞄(MRI)、或者是正子掃瞄(PET/CT)的影像融合在一起,來幫助醫師更精準描繪出腫瘤。另外,二十年前二度空間年代只容許三到四個角度的照射,現今的強度調控(IMRT)已經上調至六到八個角度,甚至在更先進的導航螺旋(Tomotherapy) 儀器中更進展到52個角度,幫助醫師在治療計畫上解決許多瓶頸與限制,讓治療計畫的可塑性更好。

另外,在治療儀器的進步上,強度調控的發明代表了放射治療在三度空間的一大突破,它主要可將照射範圍內每一點的放射線劑量視情況作所需的調整,因為一來由於身體各種正常組織之耐受劑量並不相同;再來是顯微病灶與肉眼可見的病灶所需要的照射劑量也不相同,因此利用電腦控制配合一些硬體,來達到同次照射中每一點接受到的劑量強度不同之效應,不僅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也可將周邊非目標或危險的器官傷害降到最低。

另外,治療時的精確度也越來越受注重,因為治療計畫再完美,治療時的準確度不佳,也會使的治療效果打折扣。因此治療前的再次定位就很關鍵,應運而生的就是影像導引的儀器出現。主要是藉由加速器上新增的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器,配合同步的電子數位化影像擷取系統,在病人每次治療之前,擷取影像來對照計畫的影像,再次確認病患姿勢與腫瘤位置後,才進行治療。甚至在導航螺旋刀上還可進行即時的移動來校正到正確的位置。

總括來說,放射治療由於科技的進步與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這幾年的進步真的是突飛猛進。不僅顯著提升治療的品質,也大幅降低副作用與傷害;以往常見的急慢性副作用,在現今的先進儀器介入後,降低了三到四成。並且對於復發或轉移的疾病,緩和性的放射治療也能改善病人的症狀,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我們相信並且期待在未來必定會有更優勢的武器,來對抗這頑強的疾病。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