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免疫治療藥物
- 作者 陳駿逸
- 點擊數:1405
Avelumab有望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生力軍
PD-L1 抑制劑:avelumab
免疫治療2013年以來發展勢如破竹,其發展的速度已經遠遠超越了標靶
治療藥物。繼PD-1 抑制劑nivolumab、pembrolizumab,PD-L1 抑制劑atezolizumab相繼問世,另一個PD-L1 抑制劑avelumab,一個全人類化IgG1的抗PD-L1單株抗體,目前之研究數據為何?令人感到好奇。
2013年以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這類藥物目前發現可以明顯提高一些固體癌症,例如肺癌、黑色素瘤的預後。就如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全然改變了黑色素瘤的治療,進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目前這類藥物也在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陸續獲得FDA許可,並在臨床上獲得了很好的結果。
而Avelumab與其它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不同的獨特之處,avelumab是目前唯一一個於臨床前研究發現其在體外可以誘導自然殺傷細胞媒介的抗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ADCC)。而在第1a期研究中也顯示avelumab並不會導致淋巴細胞計數或循環PD-L1表達免疫細胞的數目變化,說明了avelumab並不作用於這些細胞,也不會對免疫細胞之次族群產生負面影響。
而全人類化IgG1的抗PD-L1單株抗體avelumab (MSB0010718C)目前之研究數據為何?
PD-L1 抑制劑avelumab最新研究
在2017年發表於Lancet雜誌上之關於avelumab劑量提升與擴展的第1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Avelumab的第1a期臨床研究為開放標籤、單中心研究。評估avelumab的安全性部分,常見治療相關副作用(也就是發生率>10%)包括乏力佔40%、流感樣症狀佔21%、發熱佔15%、寒顫佔11%。屬於嚴重程度治療相關副作用發生率為17%,其中3例為自體免疫性疾病、2例為血肌酸激酶增高、2例為GPT增高。avelumab治療在固體癌症中表現出治療活性,有57%的患者疾病狀態於治療後穩定。藥代動力學分析avelumab藥物半衰期為95-99小時,使用藥後淋巴細胞數目及多種免疫細胞次族群(包括PD-1表達免疫細胞)均無差異。綜合安全性、藥物代謝動力學及免疫學分析,建議Avelumab用法為每2週治療10mg/kg 。
avelumab最新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
第1b期臨床研也究分析了avelumab對於既往接受過鉑類化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療效。該研究為多中心、開放標籤性研究。收錄患者來自美國58個癌症治療中心或大學醫院。確診為第3B或第4期鱗狀或非鱗狀病理類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患者具有可測量病灶,體能良好,曾經使用含鉑兩藥聯合之化療方案化療無效或化療治療後病情惡化可以收錄。每2週治療10mg/kg aveluma ,直至疾病病情惡化或出現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該研究主要研究目標為安全性及毒性評估。
該項研究自2013年9月10日至2014年6月24日進行,共收錄了184例患者。中位研究追蹤時間8.8個月。最常見副作用為乏力佔25%,輸液反應佔21%及噁心佔13%。嚴重程度治療相關副作用發生率為13%;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輸液反應4例(2%),脂肪酶增高3例(2%)。
而且在1b期研究中也顯示avelumab治療184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僅安全,而且表現出很好的抗腫瘤作用,其中12%治療出現客觀有效, 50%治療出現達到疾病控制的狀態。雖然avelumab治療184例的非小細胞肺癌之平均存活時間8.4個月的結果,好像較nivolumab和 pembrolizumab的研究結果略低,但由於該項研究中包含了一部分具有驅動癌基因突變的患者(也就是EGFR或ALK基因突變),原本這些患者對於免疫治療相對比較不敏感,這也多少會造成對平均存活時間的影響。
總體來說,avelumab治療184例的非小細胞肺癌之疾病控制率高達50%。該研究顯示出avelumab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2線以後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Avelumab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潛力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帶來了重大變革,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中已經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第一線用藥選擇。Avelumab的第1期研究結果顯示了很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2線以後治療的可以達到50%的疾病控制率,提示Avelumab對於非小細胞肺癌具有很好的抗腫瘤活性。但因為該研究中收錄了一部分對免疫治療不敏感的帶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這是因為禁行該研究設計時人們對免疫治療認識尚嫌不足有關,這些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的資料必然影響整體有效率及生存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