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癌症治療新知
- 作者 陳駿逸醫師
- 點擊數:3273
借鏡參考 陳駿逸醫師談第二意見諮詢對於癌症病人的重要性
一位從小即隨父親前往印尼打拼的林先生,歷經數次排華暴動以及亞洲金融風暴,好不容易終於在雅加達有一番不錯的事業,也正陸續安排送到台灣念書且即將大學畢業的大女兒回來接班事宜,並且準備在今年滿65歲之際好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心中如意算盤打的正響之餘,從去年初一直有血便的情形,剛開始以為是30年前的痔瘡宿疾又犯了,然而血便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甚至還出現了解便困難、疼痛,甚至大便形狀也變得如薯條一般的纖細。驚覺事態好像大為不對,於是在大女兒的堅持之下,遂遠渡重洋到台灣的大型醫院求治。
2016年9月初,該醫院檢查發現距離肛門口有一個至少3公分的腫瘤,經切片化驗證實為直腸腺癌,而且已經有直腸周圍淋巴結的擴散,該專科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建議當下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並且因為腫瘤過於靠近肛門,手術絕對無法保留肛門,而改採直腸照口排便,也就是終身都需要與人工肛門為伍。
“天啊!往後下半輩子都要沒有自己的肛門了。”
“原本有點小兒麻痺的我,生活起居已經有點不方便,以後還要定時處理腸造口的便便,之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我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儼然榮登人生勝利組,沒想到最後落得沒屁眼的殘廢人生,心中很不服氣。”
“台灣最好的直腸癌專家的做法,根本不是我想要的、能接受的;難道真的一定要拿掉肛門嗎?是否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其他國家的醫師,能夠讓我保留住肛門呢??”
陳駿逸醫師的第二意見
l 林先生屬於下段直腸惡性腫瘤,原本以為手術切除腫瘤即可,但是惡性腫瘤離肛門很近,而且已經屬於較晚期,所以醫師希望病人接受腹部會陰聯合切除術(APR),主要是希望除惡務盡,盡量清除腫瘤可能侵犯的範圍,出發點絕對正確。但是於病患一聽到是下段直腸惡性腫瘤,當下要病人一時就下定決心斷尾求生,永久要靠直腸造口過日子,相信許多人都如林先生一樣。這種狀況在臨床上算是比較複雜,好在其體能狀況也算良好,年紀尚輕,再如果沒有遠端癌轉移時,而且臨床上一開始又是屬於無法立即手術切除性的直腸癌,再加上病人有高度意願想要保留肛門,倘若能夠選擇多科整合治療(multidisciplinary)的照護模式可能會對病患是更好的,也就是可以先給同步化放療,或是採用先給前導性化療,如5-FU+/- oxaliplatin處方,之後再給予同步化放療。待同步化放療完成以後6-8週,再經過相關醫療專家整體評估施行手術探查的可行性以及手術範圍。之後在手術時,小心地評估肝臟和腹膜是否有轉移。如果排除轉移性疾病,患者可以根據當下腫瘤的部位和侵犯程度之多寡,給予腹部會陰聯合切除術(APR)、低前位切除術(LAR)、或者骨盆臟器廓清手術(pelvic exenteration),盡可能嘗試切除病灶。然後在手術以後追加術後的輔助性化療,或許會是更好、且更容易為病人接受的第二意見的建議。而目前推薦的術後的輔助性化療處方包括oxaliplatin與5-Fu組合之FOLFOX(優勢選擇)、oxaliplatin與Capecitabine(截瘤達)組合之CapeOX(優勢選擇)、5-FU和Capecitabine(截瘤達)則保留給不適合oxaliplatin治療的病人。
倘若同步化放療以後6-8週,評估仍然不適合手術探查,則應該給予全身性化學治療,之後再定期經過相關醫療專家整體評估施行手術探查的可行性
- 前一個
- 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