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站內搜尋

2019 睾丸癌治療陳駿逸醫師總整理

臨床分期

最常用的檢測轉移性疾病的方法是血清腫瘤標誌物和CT掃描、正子攝影掃描可以通過區分高代謝淋巴結轉移與反應性淋巴結,來幫助精原細胞瘤患者的分期評估。 PET在NSGCT中無用,其中顯影劑使用的CT掃描是檢測腹膜後腺病的首選技術。

 

病理分期

T分類由睾丸切除術標本的病理學確定。淋巴血管侵犯(LVI)或通過陰道內膜受累、白膜侵入的存在是pT2;精索的侵襲是pT3;有陰囊的參與構成了pT4。在臨床第一期NSGCT的一些患者,進行預防性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RPLND)用於手術分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發現轉移性生殖細胞腫瘤,則該階段是病理分期第一期,並且當發現疾病時,其被指定為病理階段第2期。

 

影響結果的因素

在臨床第一期NSGCT中,單獨監測LVI(pT2)的存在,與復發風險約有50%相關。一系列追蹤下,高百分比的胚胎癌也是與高風險相關,但胚胎癌通常與LVI一起被發現並且尚未被證實為獨立的危險因素。

臨床第一期精原細胞瘤中,腫瘤大小4cm與單獨監測復發風險約30%相關。儘管經常提到,但是rete testis的參與還沒有被證實是一個風險因素。

基於血清腫瘤標誌物和疾病程度,轉移性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分類為良好、中等或不良預後,於1997年由國際生殖細胞癌協作組(IGCCCG)提出。

在該系統中,非肺部、淋巴結外轉移的存在或不存在被證實為疾病無進展存活的獨立預後因素。對於NSGCT,標記物升高程度和原發性縱膈(對比睾丸或腹膜後原發)也被證實為預後因素。腫瘤標誌物(hCG,AFP和LDH)的閾值已作為“S”分類併入AJCC / UICC分期系統。這些預後分組用於做出治療決定,並在以下部分中討論。

用高劑量化學療法(HDCT)和自體幹細胞拯救(ASCT)治療復發或難治性疾病的情況下,已經提出了兩種預後分類。

第一個是在1996年推出的,被稱為Beyer分數。 Beyer評分風險將患者分為低,中,高,風險亞群是β-hCG升高> 1,000 U / L,原發性縱膈NSGCT,鉑類藥物難治性或絕對難治性疾病,以及接受HDCT前疾病惡化者。

來自國際預後因素研究(IPFS)組的更現代的評分系統發現原發部位(縱膈NSGCT再次預後最差),治療前反應,初始順鉑化療的無進展間隔時間,AFP水平,β-hCG水平,組織學鑑別來自NGSCT的精原細胞瘤,以及包括肺,骨和腦轉移在內的疾病部位,將患者分為極低,低,中,高和極高風險組。

IPFS評分系統正在進行的TIGER(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初始搶救化療試驗)研究中進行前瞻性分析,這將在後面的部分中討論。

 

全方位電子報

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