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免疫治療
- 作者 腫瘤 Anthony 陳駿逸醫師
- 點擊數:2287
獵殺癌症最終章:精準醫療 標靶出擊
1980年代以來,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和電腦演算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分子子標靶治療的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例如, DNA重組技術的發展、基因晶片技術的應用、免疫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等。特別是2000年以來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完成, 隨之衍生的基因組學技術、蛋白質組學技術、生物資訊學技術和生物晶片技術的發展、高通量篩選技術(例如NGS)的應用,都加速了分子標靶治療進化到精準醫療的層面。
全世界正邁向精準醫療的新紀元。隨著201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2.15億美元推動「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英國宣布發起「精準醫學躍進」(Precision Medicine Catapult),中國大陸也在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中聚焦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一種考量不同人在基因、環境及生活型態上的差異,對個人在特定疾病採取不同的預防或治療策略的新興方法。
過去診療癌症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是癌症治療上的常態、更是挑戰,醫師無法事先預知治療對哪些病患有效?哪些標靶藥物對你有效?這是傳統醫療的困難與盲點─「不夠精準」。
如今,這些不確定,隨著基因等分子檢測技術與生物醫學資料庫分析方法的進步,醫療上的「不夠精準」有望變得「精準」!換言之,一個「對人、對症」的醫療新時代已然來臨,「個人化癌症精準醫療」可望成為下一波醫療主流。
由於理想的標靶治療是需要按每個病人癌細胞的基因特質來量身裁製,至目前為止,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胃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已經都有明確的標靶藥物與適藥性基因,有助於醫師在癌病首波治療時就能精準投藥,達到有效地且最理想的疾病控制。
而針對幾乎無藥可醫的更晚期癌症病患,醫師常只能憑藉少許的經驗或是「孤注一擲」或用「時間」來試試其他藥物治療的效果與否,但病情仍是快速惡化時,醫病雙方都承受了莫大的身心煎熬。倘若可以透過「廣泛型基因檢測」來精準分析癌病的基因密碼,尋找到適合病患的用藥,或許有機會讓病患找到另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