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最新活動
- 作者 王理事長
- 點擊數:356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6集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6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 是另外一種乳癌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l-lzZ87RVs
2023年3月18日(周六)20:00 開始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指的是由乳頭、乳暈、乳腺泡所構成的半球狀體;可分為兩大構造,一是乳葉,二是乳暈。 乳房基本構造是由12~20個乳葉所構成,內部除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乳管表皮細胞等所形成的乳腺外,還有支撐乳房的脂肪組織和由纖維組織所組成的懸韌帶、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等。
乳癌主要分為乳管癌或乳小葉癌;若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管內或乳小葉內就屬於非侵襲性乳癌(Non-Invasive Breast Cancer),依其發生部位可稱為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或乳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原位癌的十年存活率將近 100%,但病友必須依醫師指示,定期返院追蹤檢查。
若乳癌細胞已跑出乳管或乳小葉至乳房其他組織時就屬於侵襲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依發生部位可分為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或侵襲性小葉性乳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侵襲性乳癌的癌細胞,有可能透過血流或淋巴系統散播至身體其他部位而發生轉移。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又稱為浸潤性小葉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是第二大常見浸潤性乳癌組織學亞型(大約占15%)。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在臨床、組織學和分子水準上不同於侵襲性乳管癌,但目前臨床實務中,在進行全身治療時幾乎不考慮對兩者不同的組織學類型進行區分。
本集內容主要探討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和襲性乳管癌之間病理學、臨床和生物學的差異,以及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治療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總體而言,目前關於侵襲性小葉性乳癌研究和如何更精確的治療面臨許多困難。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族群通常只是臨床試驗中的一個小亞組,研究者很少對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單獨進行分析。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的手術前評估目前有許多挑戰,除了標準房攝影和超音波檢查外,還需要使用不同的補充成像技術,例如乳房磁振造影(MRI)。
根據既往研究,停經後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患者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之荷爾蒙治療有顯著的獲益。多基因檢測在指導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患者輔助治療中的作用與預後有待進一步評價。儘管部分多基因檢測對於侵襲性小葉性乳癌而言具有預後判斷的意義,但目前尚不清楚其用於進一步指導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治療決策的預測價值。
化療對於侵襲性小葉性乳癌的助益似乎比較小,但需要進一步明確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患者中的亞組是否可能從加用輔助化療中獲益。對於大多數轉移性的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患者,荷爾蒙治療仍然是最重要的,目前一線治療是要加用 CDK4/6抑制劑。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
#侵襲性小葉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浸潤性小葉癌
#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
#侵襲性乳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
#芳香環酶抑制劑
#荷爾蒙治療
#CDK4/6抑制劑
#陳駿逸醫師
#癌歸於好
#知癌抗癌翻轉人生小學堂
#癌症治療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與你 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